“空姐遇害案”发生后,5月12日零点,滴滴下线顺风车服务,并在四天后公布整改措施 。除了下线顺风车用户标签和车主评价等备受质疑等功能外,滴滴还提出,面对司乘纠纷的投诉,双方难以提供有力的证据,给平台判责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对此,滴滴就能否在明确告知用户并授权的情况下对行程进行录音录像等问题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为了保证司乘人员安全,滴滴顺风车提出将摄像头转向车内的设想。录音录像能否有效保护司乘人员安全?车内拍摄的音视频资料“直接加密上传服务器”是否对个人隐私造成过度侵入?
顺风车,根据滴滴平台的定义,也就是车主和乘客在滴滴平台上发布顺路行程或者接受顺路行程后的合乘行为。从本质上说,这是一件私家车主和顺路乘客双赢的事,也体现了顺风车与公共交通工具的区别——承接顺风车业务的私家车并不完全是公共空间,而是共享经济下,私家车主提供的一种新型服务,滴滴平台更多是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
那么,对于并非完全属于公共空间的顺风车进行全程录音甚至录像,并且还将音视频资料上传到第三方服务器,不禁让人担心此举的危害。此前,外卖平台买家地址、电话被倒卖,有商业视频平台监控视频内容被直播等用户隐私在第三方平台上被泄露的事故陆续发生,一度引发公众恐慌。
在滴滴顺风车行车过程中,司机或者乘客谈话难免会涉及个人电话号码、私人地址甚至商业机密等隐私信息,全程录音录像后,滴滴平台是否有能力100%确保声画内容不泄露,还有待考究。
从另一个角度说,全程录音录像是否就能确保安全,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众所周知,即使在安装了监控摄像头的公共场所,还是有大量违法行为发生。公共监控视频下,深圳一男子酒驾找朋友顶包、东莞一男子公然进出公园女厕、电梯里老年男子猥亵小女孩……对顺风车内进行录音录像,也并不等于给乘客和车主的安全贴上了“护身符”。
滴滴平台提出,车内录音录像是“发生事故纠纷后取证判责最有效的办法”。事实上,网约车相比出租车的案件量已不算多——5月17日19时,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查询“出租车”相关的刑事案由共有70351个结果,而“网约车”相关的刑事案由共有122个结果。也就是说,滴滴平台期待通过对顺风车内录音录像来获得纠纷、犯罪的一手证据,却忽略了这一行为有可能将广大乘客和车主的个人隐私暴露在更严重的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中。
此外,相对于录音录像设备的实际控制者,乘客处于被动地位。正如网友吐槽,“顺风车是私家车,滴滴没权力在私家车上安装摄像头和录音器,就算装了,也非常容易被司机破坏,或者盗取里面私人信息。”目的正义,程序也要正义。
顺风车上该不该设置录音录像设备、由谁操作录音录像设备、如何存储和保护影音资料、如何更好地保护乘客和车主安全等问题,还需要谨慎考量测试和进一步探讨。科技手段防范公共安全风险,不应无限制侵入个人隐私空间。
报料请点击
推荐阅读:
为人身安全可让渡多少个人隐私?超三成网友不同意网约车录音录像